有时我听见主的音乐

微信在美國被禁用前夜勿忘國恥 十億掌聲再聽鄧麗君《何日君再來》

微信在美國被禁用前夜勿忘國恥 十億掌聲再聽鄧麗君《何日君再來》

轟動已久的中國抖音和微信在美國禁用的案件已經醞釀半年有餘,最新的美國國務院消息顯示,抖音目前尚有機會被美國的IT行業巨頭甲骨文等受夠;而全球將近14億華人都在使用的微信,居然另川普政府毫無胃口! 什麼?怎麼可以這麼不識貨呢?拜託啦,今天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耶!就像37年前的鄧麗君15周年巡迴演唱會臺北站被噙滿熱淚的觀眾贈以“十億個掌聲”,當時卻被醜化為“靡靡之音”甚至乎“亡國之音”。 各位看官,我現在鍋裏煮著雞湯,倆孩子都在外面瘋玩也顧不上,拼命碼字找圖片搜歌,恐怕再過最多5個鐘頭,哦,甚至現在我都不知道等會能不能順利上傳發佈文章。 看今天中美分歧愈演愈烈,好似當初臺海兩岸冰封的年代,那時候距離互聯網還有三十多年,唱片也不可能偷運入關,而且大陸普通民眾家庭也沒有唱機,如何能受到港臺靡靡之音的攻擊?惟一路徑就是偷聽敵臺。文革期間,百貨公司就有半導體收音機賣,買不起的還有其他辦法,就是翻閱科技資料自己找零件組裝一個,靡靡之音就是經由這個神秘的器件,以反動的空氣為介質,乘著電波傳染過來毒害青少年單純的心靈。 大約是1980年前後吧,有一所大學對學生舉辦音樂講座,教育學生“正確欣賞音樂”,自覺抵制靡靡之音。老師講到到靡靡之音的危害,說鄧麗君的歌,“站著聽想坐,坐著聽想睡,睡著聽不想起來”,是一種精神原子彈。靡靡之音瓦解革命意志,使人認同和產生資產階級思想和個人主義情感,下一代聽了,就不再是革命接班人。所以,靡靡之音就是亡國之音。我也身為大學老師,對於這種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簡直膜拜不已,總之是比《環球時報》胡總編的論文更為鞭辟入裏、絲絲入扣。 有一次,在《文彙報》還是《羊城晚報》的副刊上,看到一位老詩人充滿憤怒的一首詩。詩從長頭髮、喇叭褲的男青年聽《何日君再來》緣起,痛心地回憶起抗日戰爭中一個“真實的”情節:在慘烈無比的一次戰鬥中,日本帝國主義的轟炸機向殊死固守陣地的中國軍隊投下的不是炸彈,而是滿天的唱片,唱片上印著賣弄色相的、半裸的歌女,而唱片中的歌曲,就是這首《何日君再來》!且不說日軍的品味是不是真的有這麼高,但在飯都吃不起的年代,點燈都靠煤油,這些唱片是如何找到唱機再接上電源放出來,而且有士兵敢聽嗎?好吧,主編太浪漫了。 柔媚如絲的鄧麗君,曾經兇猛過,現在不兇猛了。在意識形態堅固如鐵的時代,她讓我們體會到,革命不一定是暴力加流血,最軟弱的東西,有時候比革命更強烈,比如人類最真實的情感。鄧麗君被一方利用來作為政治宣傳的炮彈,一方作為敵對勢力和反動文化的代表,在兩岸軍事森然對立之時,鄧麗君不光是觀念,而確實是一股力量。但那是不正常年代的結果。在不正常年代裏,由於危亡、救急、境遇的逼仄,人類思想和行為會變得矮化。在正常年代裏,關係鬆弛,大道寬和,人性滋長,事物展示更多的發端和意義,智慧和審美舒展開來,有望伸向更深更廣的境界。 在今天,在這個物欲橫流崇尚消費的年代裏,事情完全反過來,鄧麗君又被一幫人認作20世紀中國歌壇空前絕後的第一人,簡直是另一端的發昏。 鄧麗君的啟蒙老師左宏元:「她的歌聲像花捲,淡淡的,咬一口,便知內有層次,聽起來溫柔,卻很有力量。 周傑倫說:「我曾經幻想,如果我能穿越時空,回到三十年前,跟她合唱一首歌,那是多麼榮幸的一件事情。懷念永遠的鄧麗君。」 事實證明,當靡靡之音政治脫敏之後,國並沒有亡。靡靡之音僅僅就是從個性,從個人情感和個人價值出發,它與革命完全不相容。微信也是一樣,不見得就是破壞中美的罪魁禍首,儘管也太多不完美,總也承載了上到九十九,下到剛會走的朋友們,每日的市井萬象、唏噓人生、歲月期待。 有一天,美國政府會不會也給微信平反呢?何日君再來?